上海航交所欲打造航運阿里巴巴
2009-03-26 23:53:48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繼昨日推出關于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專題后,本報再度推出關于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特別報道,回顧了其十余年孕育歷程,分析了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探討其硬件、軟件(產品庫 求購 供應)規劃建設以及相關配套機構功能的發揮。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期待突破
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坦言,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中,上海航運交易所本應該而且也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上海航運交易所由交通運輸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是我國為了培育和發展中國航運市場,配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所采取的重大舉措,也是我國唯一一家國家級航運交易所。
從1996年11月28日成立至今,在北外灘的這片土地上,上海航運交易所已經運作了十幾個年頭。
3月20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最新的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CCFI)為835.23點,較上周下跌0.7%,上海地區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報806.54點,較上周微漲0.8%。
從1998年4月13日首次發布以來,上海航運交易所編制發布的CCFI已經走過了近11年。它由16家航線市場份額大的中外船公司,如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中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法國達飛輪船(中國)有限公司等,按照自愿原則組成運價指數編制委員會,提供運價信息。
由于中國集裝箱出口的龐大數量,CCFI已經成為繼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之后的世界第二大運價指數,被聯合國貿發會海運年報作為權威數據引用。
借助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一攬子政策即將獲批的“東風”,或許上海版的航運運價指數期貨將有可能“橫空出世”。
3月23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就該交易所的未來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等相關話題,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
做航運界的阿里巴巴
《第一財經日報》:關于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一攬子政策出臺后,上海航運交易所是否會有新的定位和任務?
張頁:當初創辦航交所,很有想法和特色。既然是給上海航運中心配套的機構,就要發揮配套的作用。
上海航運交易所沒有利用好,很可惜。不過,現在對航交所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一攬子政策中包括要大力發展航運服務業,比如航運交易、航運經紀、航運融資、航運保險等,這些我們都可以參與。
首先,我們現在有一個全國性的交易平臺,也開通了“中華船舶交易網”。能不能利用航交所做一個全國航運經紀人協會,由航交所來規范領導呢?
其次,航運需要大量資金,我們可以做融資企業資質的審查。我們已經與交行建立了戰略合作,并正在與招商銀行[16.03 6.94%]、民生銀行[5.08 3.89%]、中信銀行[4.84 3.42%]等進行接洽,我們提供資信證明,這也是一個機會。
還有,在航運資產評估方面,我們有專業技術力量,F在如果可以把這些職能、職責固定下來,就可以將很多成果變成產品。
當然我們也需要政府的幫助,比如,借助于航運資信評估系統評選出的資質信譽良好企業,政府是不是可以采信,在綠色通道、海事監督、海關報關等方面可以給予一定的便利性;我們搭建的全國二手船舶交易平臺,政府是不是可以要求相關二手船的買賣都要進場交易等。
《第一財經日報》:大家一直都在討論,上海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到底怎么進行,到底要建成一個什么樣的航運中心?人們也經常把上海與倫敦作比較。在你看來,什么樣的模式更適合上海?
張頁:像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這樣的事業,不需要事先把任何細節都好,不要從概念到概念,而要做實事、找抓手。
比如,抓船舶交易,交易都在你這里做,全國的市場分析就有了,交易價格指數就出來了,指數就可以上期貨了。我們對航交所的定位方向就是三大中心:交易中心、定價中心、信息中心。今后一定要做到這一點。
依靠什么來支撐信息中心呢?我希望打造一個航運界的阿里巴巴,F在我們的設想是,首先提供免費的網上航運交易平臺,網上平臺客戶量越來越大的時候,我們的指數也會越來越好,規模越做越大。
《第一財經日報》:你怎么看待一攬子政策獲批對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意義?
張頁:這本身就是一個支持。寫進國務院“十一五”規劃中的航運中心是上海、天津、大連。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對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有一個指導意見是一個利好,更突出了上海的地位,對上海下一步落實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更有一些政策上的保證。
中國特色的CCFI指數期貨
《第一財經日報》:航交所編制了三個指數。我們也知道波羅的海指數(BDI)非常有名,是倫敦波羅的海交易所編制的。未來航交所這些指數,會作何發展?
張頁:我們有三個指數,分別是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CBFI)、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CCFI)和上海地區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
與BDI對應的是我們的CBFI。金融危機中,BDI指數被歷史性地推高至11793點,后又暴跌至600多點,跌幅達94.5%。實際上,我認為BDI指數作為指數期貨,里面有“炒”的成分,而我們的指數更能反映航運運價的跌幅。據我們研究,真正的國際散貨運價下跌是在70%左右,這和我們的CBFI顯示的63%的下跌很相近。
但事實上也并不是我們比BDI更準確,只是我們沒有做衍生品,我們的指數沒有達到做衍生品的要求。但是我現在已經開始研究做期貨產品。
《第一財經日報》:要做成指數期貨的是CCFI?
張頁:對。因為我們的集裝箱出口運輸量很大,只有我們能夠影響世界上集裝箱運輸體系,指數就能被引用,也只有這樣才能做成期貨產品。
關于指數期貨怎么做,最近我們準備組織一個團隊去倫敦考察。倫敦的“原料”和我們不一樣,市場機制也不一樣,要照搬別人的也照搬不回來,就要用我們自己的東西燒一盆好“菜”。中國特色的指數期貨,肯定能搞出來。
《第一財經日報》:如果做指數期貨,對指數采集和編制是不是要求更高?
張頁:指數的發展是要更及時、更準確、更全面。不斷增加航線,越準確越能夠體現影響力。比如,我們現在每周發布一次指數,今后能不能變成三天甚至一天?現在我們的樣本航線是11條,今后能不能做到50條?現在樣本航線選擇是從中國到美東、美西、歐洲等,今后能不能具體到港口對港口?
BDI是用市場信息編制的,我們則是公司自己報送的。在沒有利益關系下報送的數據會是真的,但如果做成期貨產品,有了利益關系,就會存在不準確的風險。
這次國務院要出臺一攬子政策,鼓勵開發航運指數期貨,這對我們是機會,也需要政府支持。比如,是否能在體制機制上建立一個原始信息的獲取渠道,要求運價報備,對于虛假的報備也要監管等。